|
上海政法学院
2005——2006学年 春季学期
《狱内侦查学》试卷
试卷类别: 开卷□ 闭卷■ A卷□B卷■
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
一、多项选择题(本大题共6题,每小题2分,共计12分)
1、犯罪情报搜集的方法有:( )
A.调查访问法 B.秘密力量搜集
C.技侦手段获取 D.情报交流
2.特情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:( )
A.接敌条件 B.一定的活动能力
C.愿意为我工作或能被我控制 D.曾经有过违法犯罪记录
3.刑嫌调控管理中的“三位一体”管理模式的三位指的是:( )
A.派出所 B.公安局
C.刑警中队 D.侦查情报部门
4.关于分析判断案情的叙述,错误的观点是( )
A.分析判断案情,难度较大,能够做到完全正确是很不容易的,它不仅要求注意积累实践经验,而且要求坚持正确的思想认识方法,因此,分析判断案情实际上是一项永远无法完成的工作
B.分析判断案情需要科学的思维方式
C.分析判断案情实际上需要更多的办案经验,因此,现场勘查并不需要,优秀的刑警凭借丰富的办案经验来进行现场分析
D.在分析判断案情中,成功的推测可以从根本上化解证据难题,尽管不能直接提供证据
5、显现手印常用的粉末有( )。
A、铝粉 B、石膏粉 C、石墨粉 D、青铜粉
6、现场痕迹、物品的保护方法有( )。
A、警戒法 B、标记法
C、遮盖法 D、照相法
二、判断题(本大题共10小题,每小题1分,共10分)
1.对证人可以进行讯问获取证据。 ( )
2.对犯罪嫌疑人应进行询问,查明案件真相。 ( )
3.尸斑可以用来分析死亡时间。 ( )
4.变动现场是经过罪犯破坏后的现场。 ( )
5.侦查辨认是指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辨认。 ( )
6.讯问犯罪嫌疑人时,侦查员不能少于二人。 ( )
7.逮捕须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。 ( )
8.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是讯问的一项重要任务。 ( )
9.受害人对案发经过的描述是最可信的证据。 ( )
10.杀人案件必能找到因果关系。 ( )
三、简答题(本大题共4小题,每小题5分,共20分)
1、对于受理的案件应当根据情况分别作出怎样的处理?(5分)
2、讯问犯罪嫌疑人时,在讯问主体与讯问时限方面应遵循哪些程序规范?(5分)
3、查询、冻结存款、汇款的程序规范。(5分)
4、破案的条件。(5分)
四.论述题(本大题共2小题,每小题10分,共20分)
1、试论发现现场脚印的重点部位及如何判别嫌疑人脚印
2、试论如何判别枪杀案中的自射和他射
五.案例题(本大题共2小题,每小题19分,共38分)
案例一:某年9月26日早上5时许,某地农民甲在公路上发现一具女尸,立即报警。现场位于一条偏僻公路上,周围是山林,死者呈自然仰卧,无挣扎、搏斗痕迹,胸部以上有明显汽车压痕。死者为女性,约30岁,身高153厘米,短发,扎红色发带。死者穿花格外衣,手工花布短裤,深蓝棉长裤,衣着完整,裤脚及鞋、袜干净无尘土。
死者外衣口袋有一双横线稿纸,上写“老杨同志:你好----请到卫生院找个熟人帮他引产,否则问题不好办。-你的好友:朋,9月22日。
在死者1米处有一家做花布提兜,内有一黑色骨质梳子,旧毛巾一条等物品。
法医解剖发现死者子宫内有一六个月胎儿,死者胃内容物中还有少许食物残渣,并在胃内发现大量“冬眠灵”。
经周围群众辨认,不知死者是谁。
问题:1、判断案件性质并说明理由(5分)
2、根据上面对案件性质的判断重现犯罪过程(6分)
3、在上面两步分析的基础上拟定一个侦查方案(8分)
案例二:南方某地一护林员被杀死在他的住处。
现场勘查:现场是在山林内的一所孤立小屋内,小屋距附近村庄约五华里。死者为孤身老人,年近七十,身材瘦小,仰面躺在床前地上,胸腹被深刺三刀致死,创口相应处床上有喷溅血迹,地面有一滩血泊,血型A与死者相同,死亡时间推定为当晚十点左右。室内未找到凶器。距死者位置二米处的墙角桌边也有一大滩血泊,桌凳及墙上多处有喷溅血迹,血型为O型。桌上有吃剩的菜及空酒瓶,酒杯(3只)。室内发现四种鞋印,一是死者的,一是死者侄儿某甲的,一是收购员某乙的健身鞋印,另一类不知何人所留。同时也提取到四种不同的外来手印,经检验为护林员某乙及某甲的,余下的两种其一为惯盗某丙的,但另一指纹不知何人所留。
室内箱柜、抽屉均被翻动,家中常用的砍柴刀及斧子不知去向。
前来报案的某甲说,他叔是孤身,存有的三千元现金不见。平时他经常吃过晚饭后到叔叔处伴宿,发案的头天晚上吃过饭他仍到叔叔处,约八点半左右,常来借宿的山货收购员某乙敲门进屋借宿,手中提着大黑皮包,甲便起身回家,到家约十点。
甲的母亲证实,死者平时生活由她母子照料,关系很好,发案当晚,某甲吃好晚饭上山,约十二点听到儿子开门进屋,今晨未见人影又出去了。
村邻反映,甲常外出干临活,性躁,有赌博恶习。
向某乙单位了解到:乙四十出头,身强力壮,为人忠厚,未有经济问题,常携千余现金进山采购,血型为O型。
查找惯盗丙的下落,已有四五天不知去向。
问题1、判断案件性质并说明理由(5分)
2、根据上面对案件性质的判断重现犯罪过程(6分)
3、在上面两步分析的基础上拟定一个侦查方案(8分)
|
|